1
(一)提供完整的教育專業基礎課程
詳細規劃本所各領域之系列專業基礎課程,讓每位學生能夠循序漸進學習,獲得其修讀領域紮實的專業知識與技能。各科教學均設立了極為嚴格的要求,以閱讀第一手學術性資料及獨立研究為必要條件,自96學年度起,本所亦逐步設立各學域之經典學術論文資料庫,要求學生在修業年限中讀完指定的篇數並撰寫心得。
(二)強調嚴謹的方法學訓練
要求每位學生修讀數種教育研究法課程,兼顧質化與量化的研究方法訓練,並依據不同的專業領域設計更深入的論文研討課程,以加強學生進行研究的能力。
(三)落實理論與實務的結合
提供理論與實務結合的課程,這些課程以教育學理為基礎,並參酌我國教育環境的實況,將教育學理與教育實務整合,研擬學術研究的議題與實務推展的方向。本所積極與鄰近地區學校合作,由本所教師訓練學生、領導教育學程學生,系統性的創造弱勢學生參與科學學習社團機會、接受學習輔導、補救教學等服務,提供理論與實務結合的機會。
(四)具備專業的師資陣容
本所師資陣容多元且均具備博士學位,有深厚的專業知識與素養,並致力於創新的教學與前瞻的研究。現有專任教師十二名,其中正教授四名、副教授兩名、助理教授三名,並視需要聘請兼任教師,經常性聘有一至三名博士後研究員協助學生學習。
(五)提供精緻化的教學輔導
本所教師及學生人數不多,空間設備完全,教師均具有專業奉獻之精神,經常以多元方式,如面談、討論、電子郵件等,提供學生經常性、全方位、個別化的學術指導與生活輔導,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,培養學生反省思考、創新改革、及問題解決的能力,畢業生也經常與老師、學弟妹、職員聯繫,老師持續提供生涯發展建議。本所設有導師制度,舉辦迎新、節慶活動,來增進師生交流機會,學校亦要求導師對學生的住宿、生活、安全定期輔導。
(六)鼓勵實習與學術社群活動的參與
為使學生具備實務的能力及深廣的學術見解與視野,輔導學生從事教育相關實務的實習,並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國內外學術社群之活動。
(七)空間設備完善
本所的空間規劃非常用心,教學、研究、行政、學生區域巧妙分隔,井然有序。布置有「教育家畫像」、名家教育格言於走廊,發揮潛在課程,激發學生見賢思齊,內化獻身教育的熱忱。中英文專業圖書及是英文電子全文期刊種類非常豐富,全校性eCampus網路教學平台成為師生專業及生活討論的虛擬空間。